收藏 手机版 您好!欢迎您来佛山科技金融网!
佛山科技金融网

南都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国际科创中心要形成创新一体化新体制

 
日期:2018-03-13 08:50   点击数:178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牢记总书记嘱托

  全国两会 之 广东团

  粤港澳大湾区,再度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它在经济实力上可与美国纽约湾区等国际性湾区媲美,科创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现状下,“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仍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也建议,在国务院层面批复或授权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国家支持广东围绕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政策先行先试。

  “现在创新要做到全球化、一体化,它一定是开放共享的,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这非常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53处提到创新“科技干货”多

  南都: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总书记也多次提到创新。

  王瑞军:当天广东团的代表非常振奋,作为科技厅厅长,我更为振奋,因为总书记对创新驱动非常重视。总书记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也提到要统筹发挥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的积极性。总书记说,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总书记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放到我们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由大国向强国转变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并对我们提出要求,我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南都: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处处可见创新,还将“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并列,如何理解这一改变?

  王瑞军:这次的报告第一段开场后,第二段、第三段是总量和结构数据,接下来就谈创新驱动的成就。在任务部署的部分,都非常实在和具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惜篇幅,通篇融入创新。我算了下,全文共有53处提到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满满的“科技干货”。

  这次报告虽然提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也提了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但这些在十八大后就已经部署了,此次是对实施5年来的再部署。但粤港澳大湾区还没开始,就把它并列进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一样了,它一定是新的战略机遇。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这也是一个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仍存障碍

  南都:去年7月1日,习总书记亲自见证签署的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首次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科创中心要达到什么效果?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

  王瑞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个是发挥各自优势,二是互利紧密合作,三是共建共享共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形成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的创新一体化新体制。这是我的愿景和期望。

  过去广东搞创新,非常注重产学研合作,面向内地吸收了很多大学来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但是香港有这么好的大学,这么好的基础研究力量,为什么不从香港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呢?而且香港金融资本这么发达,而创新需要有成本,需要有投资。

  我认为,过去第一是重视不够,第二,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第三就是需求没到。过去我们更注重产业的后端,不像现在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需求这么大。

  目前深圳G D P总量已经接近香港了,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等方面,深圳和广州、香港的追求是一样的,香港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领域的优势,和广东的需求就能接上。同时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需要腹地的支撑,也需要实体经济,那怎么办呢?和广东的创新合作,也成为香港的需求。澳门的会展经济、中医药、物联网、太空技术等也是优势。

  南都:你刚提到,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主要是哪些?

  王瑞军:集中表现在“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等方面。比如说香港要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过去我们有一些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限制了香港的创新主体直接拿到国家经费,科技部去年做了试点,应该说,目前国家科研经费过境到香港承担或参与国家项目的单位没问题,但怎么管理仍是问题。

  在税方面,港澳和内地不一样,我们这头税率高,要保证同等的收入水平,内地的用人单位必须支付更高的工资成本。还有人员往来,如过关、出入境,除了本人,还有配偶和家人等。这些问题容易找,但一旦具体化,落实到解决问题层面,难度就很大。

  建议国务院授权广东建国际科创中心 政策先行先试

  南都:前几天,你在广东代表团开放日发言时,建议在国务院层面批复或授权广东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基于什么考虑?

  王瑞军:国家过去已经有一些实践和案例,比如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甚至包括甘肃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如果有这样的授权和批复,在粤港澳这个层面,就能更好地形成一个统筹协调的机制,而且,中央可能会要求这一区域突破我刚说的体制机制障碍,政策先行先试,这就相当于一个发令枪,否则不同的部委管着不同的事,我们都不好动。所以我建议,在国务院层面批复或授权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国家支持广东围绕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政策先行先试。

  目前,受科技部委托,省科技厅正会同港澳对口部门研究粤港澳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点针对资金过境、税收平衡、人才往来和培养、科研设备进口关税、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问题,拟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真正实现高端人才“来得了、走得通、留得住”。现在也有了初稿,之后将一步步推,初步考虑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联合对重大项目进行资助,联合研究。

  南都:你的理念是开放共享的。

  王瑞军:现在创新要做到全球化、一体化,它一定是开放共享的,而且在创新的领域,它还有一个全社会共识和理念再造的过程。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这非常重要。

  广深科创走廊政策包正征求部门意见

  南都:去年,广东提出要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今年将出炉什么政策,会对深莞穗三地提供哪些实质性支持?

  王瑞军:走廊上的三个城市,深圳是高端研发业比较集聚的地方,和香港衔接,对接香港资源,并通过香港对接国际资源,但要把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成实体经济,要发挥东莞强大的制造能力、土地资源优势,广州则集聚了大量的优秀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优势突出。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定是要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创新要素的流动,同时也要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合理布局。在这个层面,要靠穗深莞各城市自己去做,很难形成合力和整体效应,所以要在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进行规划。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政策包,我们前期做了很多调研,目们有了初稿,正在紧锣密鼓征求各部门意见。为什么要更好地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就是要形成协同效应,别出了措施,落实不下去,征求意见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南都:推动广深两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省科技厅要做哪些工作?

  王瑞军: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几项工作,第一,由省级层面加强统筹。比如过去省级层面的科研经费只做省级层面的研究,深圳、广州地市层面做各市自己的。虽有一些统筹扶持形成合力的案例,比如说对超算中心的联合资助,但这些还是个例,下一步这样的统筹要加强,省市要形成更多的联动。

  第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各城市过去因为占有的信息不足,可能导致在争夺资源的时候有些盲目。如果信息有效充分流通,这些地市和准备到广东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就会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比如,最近有一个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他要带着他从研发到产品全链条的产业到广东来,他现在考虑的就是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到东莞去制造,在广州推动产学研合作,这就非常典型。

  实施科技惠民工程 争取广东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南都:习总书记参与广东团审议时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接下来,广东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王瑞军:广东目前的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是有竞争力的,但我认为下一步还要加强三个方面。第一,要更加精准地引进符合我们创新需求,符合我们产业发展、学科和研发布局需求的人才。

  第二,更加注重全创新链、全产业链的布局。如果一个人去做一项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会很高,因为一个人做不了这么多事情,前期研发出来了,没有人去做推广,没有下一步市场销售都不行,所以我们更加注重团队出发,进行全创新链的组合。

  第三是政策的协同性。对创新人才的服务要跟得上,包括人才落地、金融支持,还有个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社保、医疗、出入境等问题。

  南都: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广东接下来将在哪些领域发力?

  王瑞军:这个问题你问着了。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会向社会和民生领域有较大力度的倾斜。接下来我们将实施科技惠民工程,针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生命健康等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一批民生科技项目。

  比如,我们围绕着打赢三大攻坚战,特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将会同科技部,组织开展PM 2.5和臭氧污染的联防联控,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再如,我们也在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同时广东省也要启动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三,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将把掌握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农业科技人员组织起来,以特派员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带着成果去开展精准扶贫。

  采写:南都记者 阳广霞 余毅菁 石力

  摄影:南都记者 陈成效

 
 
看不清楚可点击这里更换!
技术支持:Zyyeasy@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5111405号     网站访问次数:39036949     后台管理     Baidu统计
Copyright © 2014-2015 www.foshank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谢谢!
联系电话:0757-83303138 传真:0757-83303136 E-mail:fskjjrxh@163.com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西路12号永丰大厦9楼912室
佛山金葵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