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版 您好!欢迎您来佛山科技金融网!
佛山科技金融网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陈雨露:推动科技金融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日期:2024-03-22 09:00   点击数:219   来源:光明网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陈雨露:推动科技金融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科技金融既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技术基础的迫切需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为我们推动科技金融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遵循。当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金融强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是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金融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二是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用。要鼓励银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需求,针对性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三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发展科技金融具有重要作用,要尊重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四是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生态。五是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大数据赋能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以数字化风控体系提升金融风险识别及处置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常健: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导向,指引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指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实践导向。它体现在人权的目的确定、道路选择、目标设定、战略部署、推进路径、实现方式、检验标准等各个方面。在对人权实现目的的理解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并不是将抽象的自由作为人权的目的本身,而是将人权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手段。在人权的道路选择上,当代中国人权观既反对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也反对不顾国情、不加选择地仿照其他国家的人权发展道路,而是坚持要走出一条既顺应时代潮流、又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人权保障的目标设定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反对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现人权的战略部署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反对“齐头并进”式的推进战略,而是将重点推进与统筹推进相协调。一方面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另一方面强调各项人权的统筹协调推进。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在人权推进路径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强调人权法治建设与政策促进并驾齐驱。人权法治建设是人权保障的基石,因此,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是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人权的实现形式上,当代中国人权观强调要采用实实在在管用的形式,防止人权实现方式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最后,在人权实现的检验标准上,当代中国人权观不仅关注人权制度规定是否完善,而且强调要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检验人权实现的最重要标准。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涛、徐翔: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涛、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徐翔表示,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产品或服务参与到经济系统中,而且能实现对劳动等部分传统生产要素的替代,进而重构生产函数,对经济运行产生变革性作用。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首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要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增强原创能力和基础研究,还要坚持需求导向的科技发展路径,强化科技应用开发,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一是夯实算力基础;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三是重点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四是推动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其次,通过深入拓展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形成“万物互联”的崭新形态。未来,要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激发创新活力,重塑产业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摘编自《经济日报》
【毛科俊、于畅: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毛科俊、于畅指出,我国拥有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巨大、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韧性和潜力所在。其一,超大规模市场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供广阔空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统筹,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挖掘和释放市场需求潜力,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其二,超大规模市场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动能。我国已经从“用市场换技术”转向“用市场创造技术”的发展阶段,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为牵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三,超大规模市场为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提供优越环境。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应建立在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基础上,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四,超大规模市场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依托。要充分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更高效率实现内外市场联通,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最后,超大规模市场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提供坚实支撑。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要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更为安全、更有韧性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以自身的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摘编自《学习时报》
【张明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明富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灿烂辉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多元多样,但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做到理性客观。理性客观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力戒三种错误倾向,即祛虚、祛魅、祛急。所谓祛虚,即不能抹杀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搞历史虚无主义;所谓祛魅,即不能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认为一切都好;所谓祛急,即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只有理性客观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不溢美、不隐恶,深入挖掘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内容和创新性发展的方向。二是做到魂、根结合。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魂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才能开拓出新的文化创新空间,绽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艳丽花朵。三是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直面问题,有的放矢,以解决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顶天”,聚集创新资源,多学科协同,贯通经史子集“四部”,构建中国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解决中国问题和推进全球治理进步提供学理支持;又要“立地”,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普及化、产业化,生产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看不清楚可点击这里更换!
技术支持:Zyyeasy@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5111405号     网站访问次数:38873350     后台管理     Baidu统计
Copyright © 2014-2015 www.foshank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谢谢!
联系电话:0757-83303138 传真:0757-83303136 E-mail:fskjjrxh@163.com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西路12号永丰大厦9楼912室
佛山金葵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