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版 您好!欢迎您来佛山科技金融网!
佛山科技金融网

广东金融五年成绩单靓丽出炉 主要金融发展指标创多个全国第一

 
日期:2017-08-28 09:40   点击数:2025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

广东金融五年成绩单靓丽出炉 主要金融发展指标创多个全国第一

南方日报1.jpg

南方日报2.jpg

南方日报3.jpg

南方日报4.jpg

南方日报5.jpg

南方日报6.jpg

南方日报7.jpg

南方日报8.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支持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对外开放合作”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和民生金融。

五年来,广东金融业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根据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不断加强产融对接,向实体经济“输血造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在增加实体经济有效金融供给的同时,通过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广东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多项主要金融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经济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

据统计,5年间,广东共获批6个国家级金融创新试点地区,每年约有4000家企业涌现区域性股权市场注册挂牌,每年诞生475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尤其是今年以来,我省企业发展利用资本市场不断提速,平均每4天新增1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天新增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今年上半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3733亿元,占GDP比重8.9%,比去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再度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省金融办透露,当前推进金融强省建设已初见成效,全省金融呈现“创新有效、发展有序、服务有力、风险可控”的良好态势。全省已初步形成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局面,为广东经济“增中有进、进中提质”提供了有力服务和支撑。

广东金融五年成绩单

稳增长▶▷

广东金融业产值五年翻一番金融发展指标全国领先

今年以来,广东金融开局良好,主要金融发展指标领先全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来自省金融办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3733亿元,占GDP比重8.9%,比去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五年,我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在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等多个方面全面提速。

2016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6502亿元,居全国第一,比2012年的3236亿元翻了一番。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2%,比2012年提高2.5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达24.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9%。

金融业产值大幅提升的背后是金融机构和组织体系的不断丰富与持续壮大。

去年,我省成立了国内最大地方民营投资公司——粤民投,首批实缴资本金160亿元。新设梅州客商银行、广东粤电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广东粤财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法人金融机构。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拥有金融业法人单位0.95万家,居全国第一。持牌的法人金融机构312家,位列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

此外,还有多项金融指标也稳居全国首位:2016年,广东本外币存款余额18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1万亿元,分别比2012年初增长96%和88%;保费收入3821亿元,比2012年增长126%,均在全国排名第一。

近五年来,广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166家,占全国新增数量的五分之一。截至今年6月末,广东地区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27家,占全国上市公司家数的16%,居全国首位;储备拟上市公司299家,约占全国20%。

除此之外,我省也在着力推动“险资入粤”,五年累计引入保险资金5479亿元。根据广东保监局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保险资金在粤投资余额6842.7亿元,其中今年新增1363.4亿元。投资领域包括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动产等。

总体来看,截至目前,全省已形成了金融市场比较健全,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监管持续增强,金融运行平稳的大格局。

降成本▶▷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金融体量不断壮大之余,我省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显著提升。2016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155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比2012年提高73%。

其中,小微企业贷款连续两年实现“三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商业银行年化加权平均利率5.42%,比2012年下降1.13个百分点,企业融资负担得到切实减轻。

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揽子政策,从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金融平台和机构体系、完善金融保障机制等三方面,提出15条具体的政策措施。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在“双创”政策支持下,全省小额创业贷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26.8%和30.2%。

广州金交会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国内功能和内容最丰富的金融交易博览会,成为广东金融强省、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区域金融中心和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和靓丽名片,通过签约、推介路演、项目展示等形式,助推产业投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累计实现产融对接意向签约金额逾2.6万亿元。

省金融办等部门先后印发《广东省普惠金融“村村通”实施方案》《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建工的实施方案》《关于金融助推广东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助力全国地区脱贫致富。自2015年进行试点以来,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已连续3年列入我省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任务目标。

截至目前,各试点地区共建成农村金融服务站6704个,34个试点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发放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和金融扶贫贷款共计83亿元。

银行机构积极创新贷款品种和服务模式,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帮扶贫困户生产创业,实现增收脱贫。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不含深圳)银行业机构向36个贫困村相对集中县(市/区)发放贷款余额3548.8亿元,同比增长12.3%;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发放贷款余额2265.4亿元,同比增长10.4%。

扶实体▶▷

直接融资规模逐步扩大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突出

近年来,广东直接融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省金融办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全口径直接融资总额近1.1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直接融资比例提升至35%。省内3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市场)挂牌企业2.4万家,累计融资2900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

从融资方式来看,IPO融资、股权再融资、发行公司债券是近年来广东企业直接融资的三种主要途径。

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6月末,广东共有2263家次企业通过IPO、增发、配股、可转债、公司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1.6万亿元。

广东证监局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广东在A股市场IPO的企业达166家,占全国同期新增数量的20%,首次发行募集达843.2亿元。其中2017年上半年新增54家,突破历年最高水平,是2016年同期的4.5倍。

据统计,2013年以来,广东新上市企业中有66.3%是战略新兴行业企业,首发募集资金中有55.5%流入战略新兴行业。

同时,广东企业股权再融资规模大,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比例高。据统计,广东上市公司近五年通过定向增发、配股等方式再融资,融资金额达6289.2亿元。

尽管2017年以来,证监会规范股权再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体规模出现下降,但是广东企业再融资家数依然高达322家,筹集资金550.8亿元,其中,有476.5亿元流入信息技术、电气机械等行业,占股权再融资额的86.5%,比2016年同期提高近2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债券融资近几年增速最为惊人。

自2015年证监会实行债券发行新规以来,广东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有592家次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筹集资金8820亿元。其中,2016年、2017年上半年债券融资额占直接融资比例分别达到57.2%、63.7%。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企业上市数量迅速增加,直接融资规模有效扩大,不仅能为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大量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杠杆,同时可以为地方发展新项目、带动企业及人员创新创业发挥重要作用。

防风险▶▷

全省不良贷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防控风险堤坝稳筑

金融风险点多面广,既有“黑天鹅”,也有“灰犀牛”。防范化解好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之一和永恒主题,也是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年以来,我省织紧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为广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为手段,保障地方金融安全稳定。

省金融办介绍,我省建立了省防控金融风险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会议,研判经济金融风险形势,研究部署做好风险处置工作。

“我们一直坚守风险底线,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坚持重拳整治,‘强实抑虚’。”据了解,近年来广东银监局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和市场乱象整治等系列工作,重拳整治金融乱象,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2015年以来已处罚银行机构162家,罚款逾6000万元。在监管措施的严厉督导下,辖内银行业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上半年同业负债和投资降幅均超过20%,资金逐步回流实体经济。

截至2017年6月末,广东(不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79%,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从主要指标来看,我省金融业始终保持平稳运行,未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事件,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抓创新▶▷

金融改革创多个全国“第一”五年获批金融创新试点地区达6个

过去五年,以金融创新试点为载体,广东积极推动广东金融改革发展。2012年以来,我省获得中央批准的金融创新试点地区达到6个,包括2012年珠三角9市和梅州、湛江2市获批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广东自贸区2014年挂牌成立以来,广东省积极以自贸区金融创新为平台,支持对外开放合作,以金融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让自贸区建设项目可从境内和境外获得低成本资金,让跨国公司可以利用自贸区平台提升财务运作效率。

两年多以来,广东自贸区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推出全国首只交易所市场公募熊猫债、首个跨境住房按揭业务试点,设立首家港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外资控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首家相互保险社等。截至2017年6月末,自贸区入驻金融类企业超6.3万家,居全国自贸区首位。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多年保持全国首位。

至2017年5月末,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新区共有58家企业办理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金额281.59亿元,汇入贷款金额48.71亿元。

此外,通过降低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准入门槛,广东自贸区助力企业“走出去”并实现国际化经营,提升统筹配置境内外资金的能力。截至2017年5月末,广东自贸区南沙、横琴片区已备案30个人民币资金池,累计收付326.75亿元。

为提高粤港两地跨境资金往来的结算效率,广东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试点,率先实现粤港跨境电子直接缴费。横琴片区推出国内第一批电子证照银行卡,实现电子证照、银行卡和结算账户“三整合”,大大简化企业金融服务流程。截至2017年6月末,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已发出近千张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广州、东莞等其他地区正积极推进发卡准备工作。

自贸区金融改革是我省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广东金融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国内首创医保“湛江”模式,建设国内第一条民间金融街暨全国唯一的民间金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设立全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暨互联网银行,发布国内首个跨境金融指数,国内首创“互联网 信用三农”众筹模式等。更多的改革创新步伐正迈进:今年6月,广州花都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绿色金融的先行先试正密锣紧鼓开展。

促开放▶▷

区域融合加速粤港澳金融合作驶上快车道

“粤港澳地区金融合作联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成为粤港澳之间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广东与港澳地区支付结算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三地金融机构互设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也是广东与港澳加快金融合作步伐、促进三地经济融合的五年。

5年来,广东贯彻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及内地与港澳签署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大力推动粤港澳金融业融合发展。加快粤港、粤澳支付结算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创新支付结算服务产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粤港澳地区已建成以人民银行全国性支付系统为中枢,银行机构行内业务系统为基础,区域性资金清算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承担着粤港澳资金流转动脉的作用。

为提高粤港澳三地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近五年来,广东先后实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动外汇管理简政放权措施落地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三地贸易的发展。

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统计,粤港澳跨境贸易收支由2012年的3.5万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4.7万亿元,占全省与境外贸易跨境收支的比重由2012年的52.1%上升至2016年的57.3%。2012—2016年期间,粤港澳资本项下跨境收支占全省与境外资本项下跨境收支的平均比重达到了56.6%。

粤港澳金融机构跨境互设亦取得积极进展:越秀集团成功收购香港创兴银行、支持境内首家港资控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前海开业、首家澳门本土银行分行在横琴开业、首家聚焦于装备与装备制造业的专业保险公司在横琴开业。

截至2016年末,广东共有港资银行营业机构178家,比2012年末增加37家;在粤东西北地区的营业机构数量由2012年末的14家增加至2016年末的24家,实现广东地级市的全覆盖。

区域探索

深圳市:

直接融资渠道拓宽助力企业发展

2016年深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0291亿元,占广东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155亿元)的48.6%,同比多增3219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来看,间接融资结构优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截至5月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5775.9亿元、11287.4亿元、15673.2亿元、419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0%、21.7%、24.6%、32.1%,均高于同期深圳市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18.45%)。

直接融资渠道拓宽。截至6月末,深圳有境内上市公司256家,居全国第六;上市公司总资产18.77万元、净资产2.23万亿元、总市值4.75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三。新三板挂牌公司774家,居全国第六,营业收入和平均盈利水平领跑全国。

上半年深圳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8家,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总额超1300亿元、并购重组超400亿元,一大批优秀本土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6月末,深圳7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07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本土创投企业参与投资的分别有48家和56家,占比65.75%、52.86%,充分体现了创新孵化功能。

东莞市:

创新金融供给力促实体经济发展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东莞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所在。充分发挥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作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对此,东莞高度重视,以破解该市金融产业发展滞后、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低效和支持不足作为重点,进一步理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路,完善金融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

作为全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综合试验区,东莞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创新金融政策供给、市场供给和服务供给,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链”深度融合,加快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经济转型。今年上半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居全省第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居全省第二;金融业增加值为219.4亿元,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

未来,东莞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进一步做强做优金融产业、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升金融生态环境,全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以优质高效的金融供给,更好服务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广东金融高新区:

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渐成体系

2007年,广东金融高新区由省人民政府授牌成立,历经十年发展建设,截至2017年7月,已吸引中国人民银行广东金融电子结算中心、PICC南方信息中心、友邦金融中心、法国凯捷BPO运行中心、毕马威全球共享服务中心、德迅集团亚太资源共享中心等344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额约665亿元,吸纳了5万名金融白领人才创业就业。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渐成体系,成效亦走在珠三角前列。

私募创投集聚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目前,佛山南海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引进的私募创投类项目已达184家,注册及募集资金额超333亿元。

聚集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开拓制造业金融。目前,区内共有海晟金融租赁、粤科融资租赁等26家融资租赁(金融租赁)企业,其中9家为法人机构,总注册资本超42.69亿元。

全力打造千灯湖创投小镇,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千灯湖创投小镇的发展目标,是要打造创投机构集聚、创投氛围突出、创投业务活跃的特色基金小镇和创投人宜居宜业的家园。3年内,千灯湖创投小镇金融高新区内注册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5年内力争达到700亿元。

机构声音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已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力军

省农信联社成立12年来,按照省政府授权,推动农合机构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业务规模、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度。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农合机构从业人员超7万名,营业网点5700多家,开立各类账户1.7亿户,资产总额2.7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0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1万亿元,均位居全省银行业和全国农信系统首位。全省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062亿元,占全省银行机构涉农贷款总额的4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934亿元,占全省银行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33%,是名副其实的“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力军。

中国平安保险: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企业天职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企业的天职和宗旨。长期以来,中国平安通过下属的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及资产管理等业务,源源不断地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平安通过基础设施债券和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余额超过1100亿元。过去3年,落地在广东的有平安银行设立的1000亿元广州城市更新改造基金、平安资管设立的200亿元各类债权计划等重大项目,有力支持了广东省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近期,中国平安将与省政府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基金总体规模为1500亿元,首期规模600亿元。该基金将主要用于投资广东省内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机场等。

 
 
看不清楚可点击这里更换!
技术支持:Zyyeasy@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5111405号     网站访问次数:38857527     后台管理     Baidu统计
Copyright © 2014-2015 www.foshank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谢谢!
联系电话:0757-83303138 传真:0757-83303136 E-mail:fskjjrxh@163.com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西路12号永丰大厦9楼912室
佛山金葵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