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版 您好!欢迎您来佛山科技金融网!
佛山科技金融网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改革发展趋势

 
日期:2014-07-16 10:07   点击数:2266   来源:巴曙松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海外成熟市场发展信用评级体系的经验借鉴

(一)信用评级机构是关键的市场竞争主体

一是积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声誉资本。声誉资本是经过反复的评级实践检验、信用评级机构使投资者确信其客观、准确、独立的评价结果而形成的公信力。20世纪初,伴随着美国金融市场对铁路债券真实、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信息的强烈需求,信用评级行业应运而生。这一阶段,信用评级机构处于自由市场竞争状态,通过评级市场优胜劣汰,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率内部控制体系,在评级实践中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得以进一步提高。

二是创新评级技术,加强风险揭示能力。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在评级方法的设计和研发上可以说走在各经济体评级机构的前列。在大萧条中,这些评级机构的高评级债券极少出现违约,这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促使市场确信评级公司的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尽管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级机构在复杂衍生品的风险揭示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其始终重视创新评级技术的理念依然值得肯定,而其在相关领域和制度上的缺陷也同样值得中国的评级机构警醒。

(二)为评级市场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是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在海外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品种快速增多的大背景下,市场各方对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关于债券信用的信息需求才会逐步上升,同时信用评级机构也才有扩大自身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要求。

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对已经被市场认可的评级机构的评级资质进行确认、对评级结果的使用都进一步扩大了评级市场需求。1936年,美联储和美国货币监理署规定,银行全部持有的债券必须同时具备两家以上评级机构的公开评级结果。1975年,为进一步规范评级结果的使用,美国证监会将当时主要的三家信用评级公司(穆迪、标普和惠誉)确认为首批“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从而公开认可评级机构的相关资质。在政府对评级市场准入机制的积极推动下,NRSRO及其评级结果的市场影响力和权威性进一步增强。

总体来看,各经济体陆续开始加快信用评级市场的培育,努力改善评级行业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通过政府对市场已经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执业资质进行公开确认,对评级结果进行参考和使用,帮助树立评级行业的公信力,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评级市场的需求。

(三)依据市场变化动态改革评级监管体系

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意识到加强评级监管对促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美国在强化信息披露、减少对评级市场过度依赖等方面对评级行业作了多方面的改革,尽管不少研究者认为美国相关的改革力度过弱,但其对评级机构监管改革的关注至少值得肯定;欧盟则更加强调统一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美国的评级行业在国际范围内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其受到的批评也最多,因此改革的外部压力也相对较大。2006年的安然事件促使美国对评级机构的监管逐步走上法制化的道路。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国证监会(SEC)在评级机构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减少市场对评级的过度依赖、加强信息披露、预防利益冲突成为美国市场上广受关注的评级机构改革的重点。

目前来看,美国证监会SEC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有所强化,在具体的监管实践上也开始指向评级机构的内部控制、评级业务流程、评级技术和方法、评级专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等实质性领域,部分转移了美国的“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的监管豁免权。但是,基于多个方面的掣肘,这次改革并没有彻底根除美国评级业存在的诸多弊病,也没有触及发行人付费的评级机构经营模式,没有实质性地消除对NRSRO评级结论的参考,这些成为未来评级行业改革的有待突破的方向。

欧盟长期以来奉行比较宽松的评级监管政策。但是,金融危机后,欧盟已经着手制定对评级机构加强监管的具体改革措施,并把重点放在建立统一的评级监管机构上。2010年6月,欧盟出台进一步监管评级机构的立法建议,提出欧盟将设立“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其职能之一就是统一对欧盟范围内评级机构的监管。

综合来看,各主要发达经济体陆续出台措施,强化评级机构内部自律机制的完善,加强对评级机构在预防利益冲突、防范买卖评级问题、加强信息披露和完善评级方法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并进一步统一评级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有效性。海外的监管改革经验为中国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提供现实参照。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般来说,信用评级体系是信用评级市场参与主体及其基础设施的高度概括,信用评级市场、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监管体系和信用评级自律组织为其四个重要支柱。从此四个方面考察,中国信用评级体系还有不少领域值得继续改进。

(一)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

其一,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相对较小。人民币债券市场是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赖以生存的关键,但是其规模相较于成熟市场来说非常小。在中国金融资产中,银行贷款占很大比重,而债券金融资产则占比较小,可评级的债券品种不多,这造成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成立以来,首先在做大蛋糕、增大整个债务性工具的市场规模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评级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其二,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在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买卖评级等不良现象。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较不规范,评级市场以评级定价等违规操作在不同程度上时有发生。由于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较小,信用评级机构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就迫使评级机构在评级结果上平衡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造成了少数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非独立性和非客观性。

(二)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尚未建立较强的市场公信力,与市场所期望的发挥其定价职能并不相匹配。尽管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广受批评,但是其在累积和检验历史数据的过程中,也确实逐步赢得了市场的公信力,其评级结果逐步获得监管机构和市场认可。中国的情况却与美国不同,由于中国评级行业发展历史相对短、数据积累不足等原因,其评级结果能否真实反映被评企业的违约概率很难得到验证;此外,虽然合资评级机构采用的技术已经被海外数据验证,但是否适合中国国情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在中国评级机构尚未建立很强的市场公信力的情况下,其信用评级结果却已在不同程度上用于辅助确定债券发行以及其价格的制定。

二是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同质化竞争加剧。相对于美国近百年的评级行业发展历史,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无论在历史积淀还是实践方面都明显不足,加上人民币债券品种较为缺乏,债券市场容量有限,大多数的评级机构都集中在同样的细分市场中,这使得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技术、管理方式、营销手段等方面趋于一致,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三是在整个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中,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地位较低,盈利能力不强。在评级需求相对较大的债券市场中,债券承销商可以类比为“总承包商”,而评级机构在与发行人和其他中介机构的合作中则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且评级费率也很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信用评级费用占债券总发行额的比例平均仅为0.42%,在参与债券发行的所有中介机构中处于最低水平,因此评级机构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难以得到市场各方的足够重视。据报告,2009年亏损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占中国人民银行备案机构总数的37.5%,可见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非常不理想。

四是中国信用评级机构需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评级行业竞争环境的激烈,中国信用评级机构迫于生计,不得不高度关注市场份额的变动,而往往容易忽略自身内控制度的建设,导致其在人才储备、评级技术研发、数据库管理等方面均投入不足,从而评级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遭到削弱,经验丰富的评级从业人员容易流失。根据资料测算,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平均人员流动率一直维持在25%左右的水平,平均工作年限仅为两年左右。可见,相对其他金融机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内部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设计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中国评级监管体系有待改进的领域

长期以来,因为债券市场的分割,中国评级市场存在多重监管的现象。具体来说,中国债券市场中不同种类的债券分属不同部门监管,因此评级机构在进行债券评级时,不同类别债券的评级业务监管也分属相应部门。如企业债券的评级业务由国家发改委监管,公司债券的评级业务由中国证监会监管,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类产品等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债券,其评级业务则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监管。这种多重监管的状况存在诸多弊病。一方面,现有模式对有限的监管资源造成了浪费;另一方面,信用评级机构也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来适应不同部门监管标准之间的差异。因此,多重监管模式不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其改进有待于整个中国债券市场的整合。

(四)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有待强化

目前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信用评级体系的外部监督约束作用有待发挥。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加强评级行业外部约束仍处于摸索阶段,而评级机构自律规范的制定,评级机构市场化评价机制的确立,以及与国外先进评级机构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也都需要强化。

构建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议

(一)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是市场发展的基础

参照海外大型评级机构的先进经验,中国信用评级机构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加强评级技术的研发,改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其一,中国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提高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水平,加强信息披露力度和评级质量控制,引入外部主体对评级机构的合规性和治理流程予以独立评估,努力提高声誉资本积累和公信力。其二,要借鉴海外先进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结合中国的市场状况,不断改进评级方法,对评级模型进行定期检验并完善。其三,要纠正激励约束机制短期化的弊病,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分析人员轮换机制。

(二)依托人民币债券市场推进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完善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信用评级市场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依托不断完善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扩大评级市场的有效需求,逐步放松人民币债券发行和交易管制,丰富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和发行品种,加快推进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尤其要加快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评级市场要服从人民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战略大局,努力提升评级行业的公信力。

(三)推进评级监管改革,整顿评级市场秩序

一是促进债券市场的整合,在此基础上逐步统一评级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应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互通、互联的趋势不断加强,统一的债券市场逐步形成的背景下,选择适当的时机明确评级机构的归口监管部门,实行信用评级行业的统一集中监管。

二是减少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直接行政干预。评级监管机构应当为评级行业创造加快创新步伐的竞争环境,让评级行业自己制定评级技术标准,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避免与评级机构产生利益冲突。

三是强化外部约束机制,规范评级市场行为。为进一步明确评级监管机构的职责,监管当局应当研究制定评级机构的资质认证办法和评级人员执业行为规则,加强评级信息披露的力度,使评级行业的外部约束机制得到强化。同时,应当规范评级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严厉打击评级市场中存在的买卖评级、以评定价等违规行为,净化评级市场生态环境,为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创造相对健康的外部条件。

四是发挥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行业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应当与评级监管机构相互配合,形成双层外部约束。同时,行业自律组织可以考虑逐步建立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化评价机制,维护信用评级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的合规经营准则,对评级人员的行为操守加以规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对评级行业的监督约束作用。(完)

文章来源:《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2月刊(节选有删减,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原文标题为:《开放环境下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改革发展趋势》)(作者:巴曙松;丁波;刘少杰)

 
 
看不清楚可点击这里更换!
技术支持:Zyyeasy@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5111405号     网站访问次数:38767347     后台管理     Baidu统计
Copyright © 2014-2015 www.foshank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谢谢!
联系电话:0757-83303138 传真:0757-83303136 E-mail:fskjjrxh@163.com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西路12号永丰大厦9楼912室
佛山金葵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